当前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中国福建省长乐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

福州市长乐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、闽江口南岸。东濒台湾海峡,西与闽侯县毗邻,南与福清市相连,北与马尾区隔江相望。

历史沿革

商朝以前,长乐是《禹贡》九州中的扬州地。

周朝,属七闽地。战国,属闽越诸侯国。

秦朝,属闽中郡。

汉高祖五年(前202),属闽越国。始元二年(前85),闽越国遗民自立冶县(今福州冶山旧址),长乐属之。建安元年(196),设五县,置会稽郡南部都尉统之。长乐属侯官县。

三国,吴永安三年(260),改会稽南部都尉为建安郡。

西晋太康三年(282),由建安郡分置晋安郡,分侯官县地设原丰县。长乐属原丰县。

南朝,梁天监间(502—519),改原丰县为东侯官。光大二年(568),晋安郡升为丰州。

隋开皇九年(589),改丰州为泉州,复改东侯官为原丰县。开皇十二年,改原丰县为闽县。大业二年(606),改泉州为闽州。翌年,改闽州为建安郡。长乐属闽县。

唐武德元年(618),改建安郡为建州。武德六年,复置泉州,分闽县南部地,设新宁县,县治在敦素里平川(在今古槐镇)。同年,改称长乐县。圣历二年(699),析长乐县南部八乡地,设万安县(今福清市)。景云二年(711),改泉州为闽州,长乐县属之。开元十三年(725),改闽州为福州都督府。天宝元年(742),改福州都督府为长乐郡。乾元元年(758),改长乐郡为福州都督府。肃宗上元元年(760),防御使董玠将县治移置六平吴航头(在今吴航街道)。元和三年(808),长乐并入福唐县。元和五年,复置长乐县。乾宁三年(896),设福州威武军,长乐县属之。

五代,后梁乾化元年(911),改 长乐县为安昌县。后唐同光元年(923),复为长乐县。长兴四年(933),王延钧于福州称帝,升福州为长乐府,长乐县改为侯官县,隶属长乐府。清泰二年(935),县复旧名。后晋天福六年(941),改名安昌县。翌年,复旧名。天福九年,王延政据建州,改长乐府为东都。后汉,东都复称福州威武军。后周广顺元年(951),改为彰武军。

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),复为威武军。雍熙二年(985),置六州,长乐县属福州。
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,宋端宗赵昰即位福州,升福州为福安府。至元十五年,改福安府为福州路。

明洪武元年(1368),改福州路为福州府。长乐县均属之。洪武六年,松下从福清县划归长乐县管辖,并在此设巡检寨司。

清朝因之。

民国元年(1912),福建省设四道,长乐县属东路道。民国三年(1914),改东路道为闽海道。民国十四年(1925),长乐县直隶福建省。民国二十二年(1933),十九路军发动“福建事变”,于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,福建划为四省,长乐县属闽海省。翌年7月,福建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,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长乐县,闽侯县第十三区六里地域划归长乐县管辖。民国二十七年(1938),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闽侯县。民国三十五年(1946),复驻长乐县。民国三十六年(1947),迁驻福安县,长乐县直隶福建省政府。

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全省设8个专区,长乐县属闽侯专区。1956年,全省改设5个专区,长乐县属福安专区。1959年,恢复闽侯专区,长乐县仍属之。1970年,改专区为地区,长乐县属闽侯地区。1971年,长乐县改隶莆田地区。1983年7月1日,实行市带县体制,长乐县属福州市。1994年2月18日,长乐撤县设市,仍属福州市。2017年11月6日,长乐撤市设区,仍属福州市。

行政区划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长乐设1镇5区,辖138个乡。城关镇驻地吴航,一区鹤上区驻沙京,二区江田区驻江田,三区金峰区驻金峰,四区营前区驻营前,五区玉田区驻玉田。全县159个乡。  

1950年春,设城关区(含城关镇),后设第六区(潭头区,驻潭头),共7个区。1951年,改城关区为一区,鹤上区为第二区(驻地移到鹤上),江田区改为第七区。1952年夏季,增设古槐区为第八区(驻古槐),梅花区为第九区(驻梅花)。  1955年8月23日,将9个区合并为6个区:营前、东渡、鹤上、江田、金峰、潭头。  

营前区包括:营前、洋屿、霞洲、筹东、长安、马头、洞头、下洋、黄石、石龙、泮野、龙门、石屏、十洋、胜德、东关、西关等。  

东渡区包括:玉田、环山、桥台、罗南、罗北、东渡、坑田、珠琼、八社、大溪、琅岐、琅峰、赤屿、上洋、首占、塘屿、岱边等。  

鹤上区包括:漳港、新览、仙街、云路、东平、白眉、演屿、屏阳、龙峰、仙岐、百户、陈桥、屿头、壶井、万沙、沙京、湖尾、桃坑、青湖、青桥、北山等。  江田区包括:江田、三溪、石门、漳流、长林、垅下、首祉、大祉、松下、前连、洋下、东山、古槐、龙田、竹田、上店、感恩等。  

金峰区包括:金峰、前林、首占、六林、三星、华阳、仙陈、仙塘、仙宅、湖南、闽鹏、闽沙、大鹤、岭南、风沙、枫林、东吴、凤洋、后董、石壁等。  

潭头区包括:潭头、猴屿、浮岐、文溪、二刘、大宏、汶上、克凤、厚东、梅花、阜山、文岭、东沙等。  

1956年4月,6个区缩为1个镇、4个区,辖52个乡。城关镇辖西关、胜德、东关、十洋(街);营前区辖营前镇、玉田镇、三峰、下洋、洋屿、罗联、首占、坑田、石屏、赤屿、大溪、泮野;鹤上区辖漳港镇、鹤上、屿头、百户、壶井、旒峰、演屿、青桥、沙京、云路;金峰辖金峰镇、梅花镇、梅花奂石壁、大鹤、岭南、文溪、厚福、阜山、华阳、三星、湖南、东吴、石董、闽鹤、猴屿、东沙(待解放乡);江田区辖古槐镇、江田镇、三溪镇、感恩、洋下、长垅、首祉、大祉、环山。翌年,改城关镇为城关区。  

1958年6月,实行撤区并乡,全县区划为:城关、营前、首占、金峰、罗联、玉田、潭头、梅花、湖南、猴屿、沙京、漳港、江田、感恩、东沙15个乡(镇)。同年9月,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,把15个乡(镇)合并成8个公社,实行“政社合一”,全县以村为单位划为88个生产大队、850个生产小队。  1959年,调整体制后,分为118个生产大队、805个生产小队。

1960年,并为94个生产大队、762个生产小队。

1964年恢复城关区为城关镇,隶属城关公社。

1967年1月,公社领导机构改称生产领导班子。同年,增设梅花、湖南、首占、漳港4个公社。至此,全县共有12个公社,199个生产大队、2763个生产小队,另立4个管理区。  

1968年5月,各公社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。

1979年1月,由梅花公社划出文岭等11个大队,设文岭公社。

1980年5月,由玉田公社划出马厝等8个大队,设三山公社。此时,全县共12个公社。

1980年10月公社、镇革命委员会分别改称公社管理委员会、镇人民政府。

1982年9月,城关镇更名吴航镇,城关公社更名航城公社,三山公社更名罗联公社。此时,全县共12个公社、1个镇。  

1984年9月,金峰、营前、梅花、潭头4个公社改为镇建制,其余均改为乡建制,共设11个乡,5个镇。

1987年7月,潭头镇划出猴屿等4个村设猴屿乡;江田乡划出首祉、大祉等7个村设首祉乡。  

1990年2月,玉田乡改为镇建制;12月江田、鹤上、古槐3个乡改为镇建制。

1992年1月,航城乡改为镇建制;10月,首占、文武砂、首祉、漳港、湖南、文岭6个乡改为镇建制。  

1994年8月,首祉镇改称松下镇。至此,全县有吴航、航城、营前等16个镇,罗联、猴屿2个乡,十洋、西关、东关等238个村委会,航兴、十洋、西关等9个居委会。

1994年底,长乐市辖吴航、航城、营前、首占、玉田、松下、江田、古槐、文武砂、鹤上、漳港、湖南、金峰、文岭、梅花、潭头等16个镇,罗联、猴屿2个乡,有238个村民委员会(简称“村委会”)、9个居民委员会(简称“居委会”)。

1995年,文武砂镇农场进行机构改革,将8个作业区合并为5个作业区,原一站撤销,并人三站;原七站撒销,并人四站;原六站撤销,并入二站。

1996年8月20日,营前镇下洋村分设后岐村委会,吴航镇增设航华、东鳌2个居委会。

1997年7月4日,古槐镇屿头村分设屿南、屿中、屿北、湖坂4个村委会,同时撤销屿头村委会。松下镇前连村分设榕岭村委会。

1998年4月1日,潭头镇克风村分设江塘村委会。同年7月2日,金峰镇增设胪峰居委会。同年10月15日,吴航镇又增设西滨、景美2个居委会。

2000年,全市仍设16个镇、2个乡。村委会由1994年的238个增至241个,居委会由9个增为14个。

2002年5月,吴航镇新设华能电厂居委会。同年6月,航城镇新增航辉居委会。

2003年,吴航镇十洋居委会划分为十洋社区和洋锦社区。同年8月,东鳌居委会并人东关社区,华能电厂居委会并人航华社区。撤销吴航镇和航城镇建制,成立吴航街道办事处和航城街道办事处。至年底,全市设14个镇、2个乡、2个街道,10个社区、5个居委会、241个村委会。

2004年,撤销航城镇航辉居委会、湖南镇湖南居委会、金峰镇金峰居委会、胪峰居委会、成立航城街道航辉社区居委会、湖南镇湖南社区居委会、金峰镇金峰社区居委会、胪峰社区居委会,撤销文武砂镇五站,并入八站。

2005年11月,撤销营前镇和潭港镇建制,成立营前街道办事处和漳港街道办事处。撤销营前镇营前、海星、岐头村委会,漳港镇漳光、关缬边村委会,成立营前街道办事处营前、海星、岐头居委会,漳港衍道办事处漳港、漳光、关湖边居委会。至年底,全市设12个镇、4个街道、2个乡,235个村、14个社区、6个居委会。

2021年,长乐区辖吴航、航城、营前、漳港、文武砂5 个街道,首占、玉田、松下、江田、古槐、鹤上、湖南、金峰、文岭、梅花、潭头11个镇,猴屿、罗联2个乡。下设35个社区委员会、225个村民委员会。